面对疫情困境,我为什么一定要孩子背这三首词?
今天,新型冠状肺炎确诊的人数上万了。除了武汉,最严重的就数黄冈了,比浙江一个省的人数还要多。
不敢出门,上班延迟了,开学也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,不管大人还是孩子,无论心态多好,都很难抑制焦虑和烦躁的情绪。
我们中的不少人,特别是孩子,这次面对的,可能是自己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而越在遇到困境的时候,越需要有战胜困境的乐观精神。
就在湖北黄冈,也有一位大家都熟知的词人,也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困境。我们也许可以透过历史,在他的诗词中,学习面对困境,怎么将困境变为机遇。
这个人,就是苏轼。
现在学语文,都说大语文,听起来很玄妙,把人唬得一愣一愣。
我就用大白话,给各位妈妈说说,大语文是什么?
大语文,学的不仅仅是语文学科,而是从语文联系到各个学科,比如说历史、地理、政治,哲学;也联系到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,让孩子通过学习语文进行跨学科学习,同时提高修养和格局,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观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今天我讲苏东坡,就是大语文。在这个困难时期,我们在家就可以坐上时光机器,从现在的黄冈穿越到古代的黄州,讲讲苏东坡在那里的故事和诗词,不仅是学语文、学历史、学哲学、也是学做人——
我们该如何面对逆境?
940年前、元丰三年(1080年)的大年初一,苏轼和长子苏迈,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下从京城(河南开封)出发。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,在二月初一到达了黄州,也就是现在的黄冈。
为什么苏轼会落到这个地步?
一年前,苏轼就任湖州知州,写了一封谢恩的上表,被政敌抓住,说苏轼用语暗藏对朝政的讥讽,包藏祸心意图谋反。这场文字狱,就是大名鼎鼎的乌台诗案。
还是王安石等人拼命相救,才救下苏轼一命。苏轼被宋神宗贬为黄州团练副使,在黄州安置。
黄州,是苏轼的重大拐点,他跌到了人生的低谷,从一个万众瞩目的朝廷“明星”沦为了边远地区的犯官,甚至失去了人身自由。
那时候的苏轼,人人避之不及,唯恐和他接触会牵连到自己。在初到黄州的日子里,他写给朋友的信件,一封都没有得到回复。
除了人人远离、精神困苦,在黄州苏轼一家的生活也很艰难:一家老小20多口人,挤在一个废弃的驿站——“临皋亭”里,靠近长江,年久失修,潮湿狭小。
苏东坡为人慷慨,原先花钱大手大脚,现在收入大减,算算存款最多只能用一年,他只好勒紧腰带,因为一家人都指望着他呀。
他想出一个让自己节俭的方法——
每天的花销限制在一百五十文,每月的初一,取出四千五百钱,分成三十份,用画叉挑起来挂在屋梁上,每天需要花钱的时候,就再用叉子挑下一串来。
在初到黄州、与世隔绝的日子里,苏轼写过这样一首词:
《卜算子》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飘渺孤鸿影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 这句,尽管能看出他襟怀磊落,不愿随波逐流,但是也能看出,此时他并没放下作为知名才子的“孤傲”,还没有完全接受和融入自己的新处境——
这说明了,和我们普通人一样,苏轼遇到困境也会郁闷啊!
好在,苏轼生性豁达,为人乐观,能够在逆境中调整自己,看到人生的光明面。
面对苦难,他首先做的是反省和自嘲,过去是有点锋芒毕露了,自己太有才太得意, 不注意韬光养晦,忽视了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,以致招来嫉恨。
被贬黄州后,有一次他到夜市喝酒,不小心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,那个人不知道他是苏东坡,把他打倒在地上说:“什么东西,你敢碰我!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?”
倒在地上的苏东坡非但没生气,反而笑了起来,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:“自喜渐不为人知。” 过去他是才子,也是朝廷大员,人人都认识他。可现在呢?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呢?
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生领悟,苏东坡过去名满天下,恃才傲物,而今却因为逆境,从中获得了一种更深厚更坚韧的力量—— 面对人生的达观和通透。
苏东坡开荒种地,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认真研究和享受美食。
“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”,《初到黄州》一诗里,他没有沉浸在被贬的痛苦中,反而开始安居乐业,发现当地好吃的东西。
他买来猪肉,用慢火清炖,加入酱油等调料,做出的肉喷香美味。
苦中作乐、更加珍惜和享受人生的同时,苏东坡还在文学艺术上建造了一个辉煌的殿堂。
《前赤壁赋》极写游赏之乐,而至忘怀得失、超然物外的境界。
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
也是在黄州,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好的豪放词横空出世:
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: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,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黄州赤壁·文赤壁,现在叫东坡赤壁
如此恢弘的句子,如此深邃的历史观,并非在得意中创作,反而在落魄中成就。
在贬谪中,苏轼也不仅仅是独善其身,而是想方设法兼济天下。当时,黄州遭遇了一场大疫, 自身难保的苏轼却非常关心当地百姓,用药方“圣散子”予以治疗。
苏轼还是著名的书法家、画家,流传至今的《寒食帖》也是在黄州期间所做,是中华书法之瑰宝,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
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多磨难,苏东坡的诗词代表了中国人面对逆境的人格,并非盲目乐观,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坚韧和豁达。
我最喜欢的苏轼词,是一首《定风波》,也强力推荐给各位妈妈。
《定风波》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人生很长,每个人都会遇上起起落落;多难兴邦,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也是诸多磨难。
很多困境,当我们挺过去回过头再看,也是考验我们的机遇,“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使我们更强大。”
困境,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。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古人的心境,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。
和孩子讲讲苏东坡,背背苏东坡的诗词,学习他的人生观——
能帮别人就帮一把,不能帮别人就管好自己,放下焦虑活在当下,过好每一天,储备知识增长智慧。
这样,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扛过灾难,就可以不留遗憾地回顾历史——
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更多文章,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花生地
↓↓↓